张简,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(UCLA)副教授(终身职位),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任美国伊利诺伊厄巴纳-香槟分校 UIUC助理教授。
2002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, 1994年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,1991年本科毕业于304am永利集团(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)。主要研究领域:考虑液化和土—结构相互作用等因素下的桥梁基于性能抗震设计,基于被动和主动保护装置的结构防灾减灾等。发表近100篇学术论文,其中30多篇SCI被引520多次,参加近10个大会的主题邀请报告(ICCE 2012等)。主持美国自然科学基金、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(PEER)科研项目和中国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0余项。
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、美国地震工程研究中心EERI、美国高校地震工程研究联盟CUREE等多个组织的会员;多个国际技术协会的主席。2009年诺斯罗普格鲁曼杰出教学奖,2013年 ASCE年度教授。
母校记忆,专注学习
“工民建是我自己选择的专业,大学一直都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东西,学自己喜欢的东西,所以成绩一直都是顶尖的。”当被问起大学学习情况时张简副教授这样说道。在她看来,很多人考上大学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,“如果把大学的时光就这样荒废掉,并没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这是一种浪费。”
说起自己在南工最难忘的记忆,张简副教授认为还是那段孤独的考研路。“大四的时候,因为只有我一个人考研究生,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骑车去上课,晚上一个人骑车回寝室,那段时间是挺孤独的。”而南工的求学经历也对张简副教授的考研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“刚考进东南大学的时候压力很大,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开始成绩变为专业第一,所以在南工打下的基础还是很扎实的。”
异国求学,心系祖国
异国他乡求学、工作20余年,“偶尔会感觉到外国人的排斥,但我清楚自己的长处是在学术能力,所以我通过自己的学术能力去找到自己的位置。在这种文化差异中,也帮助自己收获了看待问题不一样的角度。”而身居美国多年,张简副教授对祖国的思念愈发浓郁, “之所以想回来和母校合作交流,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力量来提高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。”
女性研究者的压力与坚持
作为一名女性研究者,走上科研这条道路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抉择。“一路走过来能感受到女性在这个行业的艰难”。在伯克利分校求学期间第一个读完全部课程的她因为刚好要生小孩,让她毕业的计划暂时搁置,几乎想过放弃,但在自己的坚持与丈夫的支持下,边带小孩边写论文,度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光。随着能力的提升随之而来的责任和义务也越来越多,相应职务的工作也纷至沓来,如何合理分配时间、平衡纷繁的事务也是成功重要的一步,“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你需要把时间划成一大块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,利用碎片时间来做一些不需要脑力的事情。”

当被问到本科、硕士、海外读博、工作这四个阶段的目标时,张简副教授坦言当时的自己并没有完全定好目标,“也许模模糊糊知道自己要干什么,但并不清楚未来是怎样的,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,我都要做到做好。”

理想是很远大的,空谈理想,不如活在当下。做好每一件小事,我们就有可能为自己赢得更大的格局,成功永远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。
文字:张敏;来源:304am永利集团;审核:熊中宏